1、按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或结构特征分类:
继电器(图4)
继电器(图4)
(1)电磁继电器:利用输入电路内电流在电磁铁铁芯与衔铁间产生的吸力作用而工作的一种电气继电器。
(2)固体继电器:指电子元件履行其功能而无机械运动构件的,输入和输出隔离的一种继电器。
(3)温度继电器:当外界温度达到给定值时而动作的继电器。
(4)舌簧继电器:利用密封在管内,具有触电簧片和衔铁磁路双重作用的舌簧动作来开,闭或转换线路的继电器。
(5)时间继电器:当加上或除去输入信号时,输出部分需延时或**到规定时间才闭合或断开其被控线路继电器。
(6)高频继电器:用于切换高频,射频线路而具有较小损耗的继电器。
(7)较化继电器:有较化磁场与控制电流通过控制线圈所产生的磁场综合作用而动作的继电器。继电器的动作方向取决于控制线圈中流过的的电流方向。
(8)其他类型的继电器:如光继电器,声继电器,热继电器,仪表式继电器,霍尔效应继电器,差动继电器等。
2、按继电器的外形尺寸分类:
(1)微型继电器:较长边尺寸不大于10毫米的继电器。
(2)**小型微型继电器:较长边尺寸大于10毫米,但不大于25毫米的继电器。
(3)小型微型继电器:较长边尺寸大于25毫米,但不大于50毫米的继电器。
注:对于密封或封闭式继电器,外形尺寸为继电器本体三个相互垂直方向的较大尺寸,不包括安装件,引出端,压筋,压边,翻边和密封焊点的尺寸。
3、按继电器的负载分为:
(1)微功率继电器:当触点开路电压为直流28V时,(阻性)为0.1A、0.2A的继电器。
(2)弱功率继电器:当触点开路电压为直流28V时,(阻性)为0.5A、1A的继电器。
(3)中功率继电器:当触点开路电压为直流28V时,(阻性)为2A、5A的继电器。
(4)大功率继电器:当触点开路电压为直流28V时,(阻性)为10A、15A、20A、25A、40A……的继电器。
4、按继电器的防护特征分类:
(1)密封继电器:采用焊接或其他方法,将触点和线圈等密封在罩子内,与围介质相隔离,其泄漏率较低的继电器。
(2)封闭式继电器:用罩壳将触点和线圈等密封(非密封)加以防护的继电器。
(3)敞开式继电器:不用防护罩来保护触电和线圈等的继电器。
以上继电器在电子制作中较常用的是电磁继电器和干簧继电器两种。
在功率继电器领域尤其需要安全可靠的继电器,如高绝缘性继电器。日本Fujitsu TaKamisawa推出的JV系列功率继电器内含五个放大器,采用高绝缘性小截面设计,尺寸为17.5(W)×10(D)×12.5(H)mm。由于机芯和外缘之间采用强化绝缘系统,其绝缘性能达到5kV。日本NEC 推出的MR82系列功率继电器的功耗只有200mW。
在继电器内部装入各种放大、延时、消触点抖动、灭弧、遥控、组合逻辑等电路可使其具有更多的功能。随着SOP技术(Small Outline Package)的突破,生产厂家有可能把越来越多的功能集成到一起。而继电器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将具备更广泛的专门控制功能,从而实现高智能化。
新技术的成群崛起,将促进不同原理、不同性能、不同结构和用途的各类继电器竞相发展。在科技进步、需求牵引以及敏感、功能材料发展的推动下,特种继电器,如温度、射频、高压、高绝缘、低热电势以及非电量控制等继电器的性能将日臻完善。
电磁继电器(EMR)从较初使用电话继电器算起,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伴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光耦合技术的突破,使固态继电器(SSR,亦称电子继电器)异军突起。同传统继电器相比,它具有寿命长、结构简单、重量轻、性能可靠等优点。固态继电器没**械开关,而且具有诸如与微处理器高度兼容、速度快、抗冲击、耐振、低漏电等重要特性。同时,由于这种产品没**械接点,不产生电磁噪声,从而不需要附加诸如电阻和电容等元件来保持静音。而传统继电器则需要这些附加元件,因此,传统继电器往往笨重而复杂,且成本较高。
今后,小型密封继电器市场开发的重点是与IC兼容的TO-5继电器和1/2晶体罩继电器。*继电器将加速向工业/商业化转移。美国*继电器约占继电器总额的20%。通用继电器市场继续向小型、薄型和塑封方向发展。小型印制板用继电器仍将是通用继电器市场发展的主流产品,固体继电器将更趋广泛,价格将继续下降,并向高可靠、小体积、高抗浪涌电流冲击和抗干扰性靠拢。舌簧继电器市场将继续扩大。表面安装继电器的应用领域和需求量将呈上升之势
继电器(英文名称:relay)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关系。
1.什么是通用继电器
通用继电器是指能在某一领域或者许多领域通用的继电器。继电器是当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
2.通用继电器工作原理
继电器原理:
继电器(英文名称: relay) 是-种电控制器件,主要的工作原理为:当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种电器。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关系。
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继电器是具有隔离功能的自动开关元件,广泛应用于遥控、遥测、通讯、自动控制、机电-体化及电电子设备中,是较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
继电器一般都有能反映一 定输入量(如电流、电压、功率、阻抗、频率、温度、励、速度、光等)的感应机构(输入部分) ;在继电器的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之间,还有对输入进行耦合隔离,功能处理和对输出部分进行驱动的中间机构(驱动部分)。